喜報!美事達再添新榮譽稱號“功勛會長單位”
??? 伴隨著中國奶業的快速發展,一系列讓人焦灼的問題迎面而來,如奶價大起大落、進口液態奶大舉進入中國市場、消費者信任危機未消除、奶農和乳企的利益沖突問題等,如何解決,如何發展,中國奶業需要改變,需要革新。
??? 在第五屆中國乳業科技大會上,乳品企業代表、專家學者等業內人士就中國乳業的現狀、問題以及未來發展進行了討論。
?
王丁棉(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):
中國奶業進入嚴冬,面對嚴重考驗。
目前我國奶業行業的主要問題有:洋奶粉在中國進行市場擴張,威脅到整個養殖業;奶粉市場比較蕭條,現在還是疲軟狀態;病疫情控制,沒有做到最好,兩病已有上升空間;消費者對國產牛奶的信心沒有完全恢復,且恢復程度不樂觀;企業誠信欠缺;國家對準入資格的審核存在問題;整個行業發展走勢變慢;新政策出臺很順,落地很難。
思考:
1、資本大量進入奶業,興辦萬頭大型牧場,今后誰來養牛,農民還養不養牛?
2、奶牛小區、奶農社、家庭規模牧場、企業自辦牧場到底哪一種規模更合適?
3、國家每年拿出大量錢來支持乳業發展,最終錢進了誰的口袋?
4、企業自辦牧場能否解決奶源質量安全問題?
5、中國是將奶牛放在幾個主產區,還是堅持走北奶南調的策略?
6、未來產業結構,該不該調整,路該怎么走?專業牧場是否可以流行?
7、中國能不能實現奶源自供自給,有沒有斬斷進口奶粉那一天?
8、2013年和2014年出現的奶荒,引發的奶價大起大落,病根倒底在哪里?
9、中國大企業紛紛走出國門,建奶源,為什么?大資本進來到底是搗局者,還是鼓動者,還是未來的主力?
對策:
1、對現行的國家生奶標準以及其他標準要重新修訂,標準一天不提高,消費者信心難以恢復。
2、建議成立全國奶業發展戰略研究小組,不帶任何企業利益傾向,對問題客觀判斷,對乳業發展高度負責。
3、加大牛奶產品安全信息的發布和披露,增加透明度,讓消費者和媒體了解更多行業的情況。
4、建議運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,建立全國牛群的電子檔案,填補管理漏洞。?
王偉民(西安市奶業協會秘書長):
哀鴻遍野、殺聲一片是現在奶業的情形,但是嚴冬過后必是燦爛的春天,中國乳業迎來了第二次革命。
新西蘭恒天然宣布明年奶價會繼續下跌,但是不會成為壓垮中國乳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呢,因為無論怎樣也有一定成本,只是看會撐多久。
規模化養牛代表我國奶業的一個方向,奶價的大量下跌,中小牛場紛紛殺牛賣牛,這也是歷史的趨勢,不可避免,規模化奶牛場生存下來,對我國奶業的發展是好的,萬頭以下,幾千頭的規模是方向。
我們奶業也可另辟蹊徑,如嘗試發展羊奶產業,也許對中國乳業抵御外國資本入侵有好處。
?
張蘭威(哈爾濱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):
羊奶發展史必要的,但絕不會代替牛奶,羊奶價格不會一直保持高位。另外,中國市場很大,把澳洲全進口到中國,也不一定會滿足中國的市場,中國奶業不會被壓垮,問題是怎樣防止和應對沖擊。?
馮艷秋(《中國乳業》雜志社社長兼主編):
中國奶業即將或正在面臨重大的變化,為此我們要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奶源?進口奶粉是否是奶源?如果中國奶業行情繼續這樣,中國奶業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大豆產業?
中國已經變為了世界乳業的大市場,我們可以通過進口來補充國內市場的不足,但不能完全依賴進口。如果我們將國外的專家都請來幫助中國養牛,我們的養牛的水平也和世界其他國家不一樣,因為成本和資源是固定的,是有別于國外的。所以,我們不能完全依賴進口,要尋找中國自己的民族產業出路。
巴氏奶和常溫奶存在一定的差異,但它們各自滿足了不同的需求,需要根據市場需求來對待。奶業的問題一定要從國家層面上解決,要從國門把關,且生產工藝和標準要和國際接軌。
?
張琴(貴州好一多乳業):
國內乳業形式比較嚴峻,大有狼來了之勢,外部資本擴張的腳步加快, 大企業各自有辦法,那么中小企業如何應對?
以好一多這樣的區域型企業為例,應該專注用戶的選擇,尋找消費者需求,針對區域消費者進行定位。競爭對手很多,不要試圖去打敗他們,要想方設法引導消費者的消費意識,定位明確后,要根據定位堅持做。
除了發展方向外,奶源很重要,這是做巴氏奶的支撐,也能夠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規避很多市場風波。?
云戰友(內蒙古伊利集團技術總監):
國外現在正在進行的是如何將產品“做長”,我們在討論怎樣將產品“做短”,這是行業發展的差距。
?
余寧江(黑龍江完達山乳業常務副總經理):
中國人不能不吃洋奶粉,但不能全吃洋奶粉,要有效控制入口,引進國外先進技術,提高奶牛單產,挺過現在必將迎來春天。
不贊同加工企業去養牛,規模牧場要按60平方米/頭來設計,如果土地等資源不能配套,那么會存在很多問題。?
李曉輝(長富乳業產品部長):
長富乳業作為區域型企業,主要抓住了三方面,即奶源建設、消費者教育以及渠道建設。
今日推薦
熱門精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