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報!美事達再添新榮譽稱號“功勛會長單位”
??????? 中國奶業存在三種模式:(一)散養,未來5年,比例可能降到20%以下;(二)奶牛養殖小區,目前比例占到30%左右;(三)規模化牧場,是我國目前的主流,在100頭以上的牧場占到45%。
?
中國的奶業發展就像我們的社會發展,從封建社會進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,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這一環節。我國的奶業是2008年前是散養,沒有家庭牧場,中國家庭牧場發展緩慢,因為中國的奶業發展和歐洲、美國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不一樣,受土地所有制的限制。中國的奶業是新興的產業,很多農民沒有做好接軌,“三聚氰胺”就來了,我們開始走規模化的道路,但我們的規模化也有一些問題,需要反思和思考。
?
中國規模化牧場存欄在10000頭以上企業有:現代牧業、輝山乳業、圣牧高科、天津的首農集團、上海光明和牛奶集團、中鼎牧業等。中國奶牛有這么多好的集團,有好的奶源基礎。但也有土地、粗飼料、奶牛福利、養殖人員教育程度等非常關鍵的制約因素。我們要想發展就要解決這些問題。
?
如果想提高中國奶業的競爭力,非常重要的是要了解我們國內規模化牧場的一些關鍵的指數,提高效率,我們國家奶價高是因為我們的養殖效率差,我們比不過新西蘭2.5 元/kg的奶價,我們是4.0 元/kg的奶價。我們的原料奶價格為什么高?是因為飼料轉化效率低。
?
調研顯示,在中國超過2000頭的牧場(平均為4230 頭)飼料效率為1.36;1001~2000 頭的牧場飼料效率為1.28;小于1000 頭的牧場的效率為1.23;而丹麥意大利的轉化效率平均為1.57。
?
現在世界奶業發達國家的現狀是:在泌乳高峰期,1.6-1.8;泌乳中期,1.4-1.5;泌乳后期,>1.3。這些數據表明,中國的牛產的奶不多,吃的很多。因此,現在規模化牧場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喂多了,奶牛過胖,因此提高飼料轉化效率是非常必要的。
?
成本問題,目前在奶牛養殖的總成本中,飼料成本占到了60%-70%,因此,控制飼料成本是一個最核心的東西。我們在調查國內規模化牧場中發現每千克奶的成本2.2-2.6 元;人員管理成本為0.3-1.0 元;折舊和攤銷財務成本為0.3-0.8 元。因此,規模化牧場每千克牛奶的飼料成本為2.8-4.0元。2.8元和4.0元差出很多。2015年,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的牛場1月、2月、3月、4 月的生鮮乳總成本比較高,分別為3.70、3.67、3.66元。因此控制飼料成本是提升我國奶牛養殖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。
?
管理上面,不同規模的牧場應該配備多少的崗位人員(表1)。我們應用最少的人養最多的牛,因為人員用工成本越來越多。
?
關鍵的育種繁殖指標,包括總的受胎率、情期受胎率、平均配種天數、胎間距、流產率等,都應該參考好的牧場,并按這些指標管理牧場。
?
牛群健康考核指標,見表2。只要在這個范圍之內,就是正常的。如果超過了,而且是群體性的,那一定是管理出了問題或是季節性的問題。
?
在營養上,在我們的薄弱環節上進行改善,如玉米青貯,也要做苜蓿青貯。
今日推薦
熱門精選